企业文化

[队史故事]如歌岁月 感恩同行

2022.09.08

 

勘探三队旧址.jpg

这里是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的原办公基地,已于2017年7月完成搬迁。对于路人,它变成了一座新的建筑,但对于老三队人,这里却承载了几十年的记忆。

三队原“三八钻机”姐妹的巾帼英姿.jpg

1989年的秋天,我从小桥流水的苏南小镇来到位于“煤城”徐州的徐州煤校求学,从此开始了一段与煤炭地质行业的不解之缘。初到三队参加工作时,我看到办公室大姐案板下珍藏着“三八钻机”的合影。背景中的野外钻机披着那个年代统一的“外衣”,照片中的人们目光炯炯,斗志昂扬,绽放着发自内心的笑。我不禁畅想自己是照片中的一员,扛起工具站在队伍之中的模样。

1992年11月,我参加工作刚满一年,三队承接了首个非地勘项目——连云港灌云沂河大桥桩基项目,这种业务在当时统称地质延伸业。为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单位抽调了机关大部分力量参与项目施工,我被安排到野外负责日常核算工作。正是严冬季节,再加上寒风大雪,施工条件非常艰苦。但施工现场职工们毫无怨言,风餐露宿,上下一心,克服桩径大、地质条件差、环境恶、条件限苦等困难,一边施工,一边摸索,最终于1993年517,圆满施工完成新沂河大桥灌注桩72根桥桩经检测均为合格柱,创出了信誉,并凝聚出了“沂河桥精神

张梅华与单位同事在沂河大桥工地野外临时宿舍前合影.jpg

这是当年我在野外工地与单位同事的合影,我们身后就是当时项目上“南北通透”“可观天地”的野外临时宿舍。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在工作上各负其责,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多年后看来,那段时光仍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勘探市场僧多粥少。三队在煤炭地勘项目日趋减少的情况下积极寻找转型出路,成功拓展了盐井勘探领域。从那时起,江苏盐井勘探施工市场就逐步有了三队一席之地,后来又凭借过硬的施工质量和市场信誉将优势范围不断扩大到四川、陕西等地,并持续至今。

冒着大雪催收工程款.jpg

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实,煤炭行业又重新迎来了曙光。从2002年开始后的煤炭黄金十年,单位的业务量不断增加,经济总量也逐年上升,我所在的财务部门工作也开始忙碌起来。除了做好日常核算、财务管理之外,到施工现场了解生产进展、赴各地催要工程款也是不容忽视的本职工作。2011年国庆假期前夕,我在安徽淮南朱集西煤矿办理好事项,又在凌晨2点出发赶到淮安赵集盐矿,最终打动甲方领导超计划结算工程款。2015年年底,在山东王楼矿,大雪下得没过了膝盖,我和项目经理多次赴甲方进行商榷,最终结算了拖欠多年的尾款,还连夜返回常州,在大雪纷飞的2016年跨年夜,我,在路上……一桩桩事犹如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西藏的318国道边风景.jpg

2015年我于三队退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跋山涉水,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山区、革命老区的面貌日新月异。在山间,在路上,在连绵的皖浙丘陵地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处可见。在去往西藏的318国道边,我激动地拍下了“感恩党、爱祖国、守法律、奔小康”的标语。藏区牦牛遍地,藏民家装饰精美,生活富裕。从藏民家里悬挂的画像更能直观地感受到他们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敬仰与热爱。

勘探三队新址.JPG

这几年,我多次参加了三队党委召开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座谈会,听听单位在机构、人员、产业等方面的新变化,感受到三队稳定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走在新基地办公大楼,思绪再一次将我拉到那张三队旧址拆迁的照片。老基地拆迁,拆走的是钢筋水泥,拆不走的是我难忘的记忆;新基地修建,修建的是三队美好的明天,更是退休职工对三队蓬勃发展的信念。我与三队同行的30年,见证了它的艰辛、发展、收获、快乐,衷心祝愿她的下一个30年佳绩再续,绽放荣耀。

 

文稿:张梅华